


一项由欧盟委员会委托、瑞典环境研究所(IVL)完成的最新研究显示,即便仅实现温和的纺织品循环回收目标,欧洲也有望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研究指出,如果到2035年实现10%的纤维对纤维(纺织品对纺织品)回收率,欧盟每年可减少4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节约多达88亿立方米水资源。
目前,全球纺织品回收率极低,回收回新纺织品的比例不足1%。大部分废旧衣物最终被填埋、焚烧或“降级利用”,例如用作保温材料或抹布。这项研究弥补了一个重要空白:从系统性角度量化纺织品回收在环保方面的潜力。
— 1 —10%回收率——务实而有力的第一步
虽然10%的目标看似保守,但研究人员认为,在当前欧洲回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背景下,这已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里程碑。“我们试图提出一个既现实又可在短期内实现的路径,”研究负责人表示。“哪怕仅达到这个水平,也能为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带来切实的改善。”
研究通过生命周期评估法(LCA),分析了五类关键干预措施对环境的影响:
♦ 强化回收收集与分拣
♦ 提升纤维对纤维回收比例
♦ 减少填埋与焚烧
♦ 降低原生纤维生产
♦ 因焚烧减少而带来的能源补偿
结果表明:实现10%的纺织回收率,有92%的可能性降低气候影响,几乎100%的可能性缓解水资源压力。
— 2 —明确的环境效益,亟待政策支持
每年减少的44万吨碳排,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减少0.5%的气候影响;而节省的水资源相当于提升3%的用水效率,在纺织这一高耗水行业中意义尤为重大。
这一研究与欧盟“可持续纺织品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即到2030年,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纺织产品应具备耐用、可修复和可回收性。同时,也呼应了麦肯锡2022年的预测报告:若技术与政策配套到位,纺织品回收率有望在2030年前提升至26%。
然而,研究同时指出,实现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现有回收技术在能效上需大幅提升,回收纤维的质量也必须达到足以替代原生材料的水平。
“要激发市场对再生纤维的需求,政策干预必不可少,”报告指出,“例如可考虑对原生纤维征收环保税,以推动回收材料的应用。”
— 3 —建立统一系统:从政策到基础设施
报告还重点指出,当前欧洲各国在纺织品收集与分拣体系上的差异,严重制约了回收效率。缺乏统一标准和高效收集机制,导致大量可回收材料流失或被降级处理。
为此,研究呼吁欧盟层面的政策协调,包括:
· 投资先进回收技术
· 建立统一的回收基础设施
· 通过补贴等机制,鼓励企业与消费者使用再生纤维产品
该研究为欧盟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纺织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时尚行业在全球环境议题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基于数据的研究为各方提供了采取行动的科学依据与政策参考。(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瑞典环境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