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纺机
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利润不断下滑的当下,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创新等层面应运而生的智能服装,正逐渐成为转型的新突破口。阿里用智能选衣渗透进服饰生产销售、老牌服饰柒牌加入智能模块实现功能升级、小型初创公司瞄准特殊人群需求……智能服装这个千亿市场刚刚启步,仍有巨大的可能性等待创业者发现、探索和创造。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刮起的这股智能穿戴旋风如今又蔓延到了服装市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创新等层面应运而生的智能服装,正逐渐成为重振传统纺织服装业的新突破口。
虽然穿衣是刚性需求,但在原料、人工、设备、地租等成本不断上升的当下,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近,就连中国纺织印染业龙头企业魏桥集团与有“中国鞋王”之称的百丽国际也陷入困境。用江河日下来形容这个曾经一度供养了1.7亿就业人口的行业,似乎并不为过。
“除了变,一切都不能长久。”一方面传统纺织服装产业想方设法转型寻求重振雄风,另一方面是手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初创企业在找寻技术落地的可能,二者的结合产生智能服装,会给市场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
市场规模
2020年预计超千亿
2016年被称之为智能服装元年,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服装从之前的几乎为零一跃成为可穿戴类的第一品类,出货量高达2600万件,而这仅仅只占中国服装年出货量的千分之一。随着近年来资本不断看好,初创企业不断涌入,预计到2020年,智能服装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产品经过前期发展,在产品技术与形态表现方面已经进入“同质化”。因此,作为智能手环等设备的承接者,推动可穿戴设备继续向前迈进的载体,智能服装无疑将是最优的不二选择。
另一方面,服装的市场容量庞大,既有品牌的市场操作经验、分销渠道都相对比较成熟,这相比于那些从无到有新建起来的硬件厂商来说,不论传播力度,还是渗透能力都要大很多。
再则,跟产品的属性有关系。服装不仅是人体必需物,而且与人体接触更紧密,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性实现来说,其所采集到的人体数据辅之于有针对性的算法无疑比当前的手环、手表等设备更准确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对可穿戴设备的推广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智能服装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尚未出现巨头的身影。对于想要入局的中小企业来说,又有哪些切入的机会?我们选择了三种类型的企业,或许可以从他们的发展路径上得到启示。
科技企业机会
渗入产业链环节,提升穿衣体验
对于手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的企业来说,利用积累的技术渗透进入服装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提升消费体验,以此拓展市场,或许是不错的切入方向。
7月初,阿里工程师们在香港落地了全世界第一家人工智能服装店——“FashionAI概念店”。首次尝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读人类的“穿搭密码”。
从外部看起来,FashionAI概念店似乎和普通门店没有差异——丰富的货架、宽敞的试衣间,一切井然有序。消费者扫描淘宝ID绑定身份信息后,随意轻轻拿起任何一件商品,商品上的智能扣会唤醒货架边的“镜屏”(智能屏),展示相应的商品信息,并根据消费记录提供穿搭建议。
想试穿心仪衣服,只需要在镜屏上把选中的衣服置于试衣篮内,店员会提前把你选的衣服放到试衣室。试完衣服后,消费者可以直接完成扫码购买,可选择在店提货,也可快递到家。
离店之后,任何犹豫不决而没有购买的服装也会在淘宝中一一展现。此外,那些曾经购买过的服装单品也在“我的淘宝”中“活”起来,商品与商品之间可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让人感觉新奇的“智能选衣”背后,是阿里在穿衣大数据方面的积累。FashionAI学习了50万套来自淘宝达人的时尚穿搭,在接收到消费者的搭配需求后,会迅速在属性、颜色、风格、细节等维度进行匹配,找寻单品最适合的穿搭方式。以袖口部位为例,已经拆出袖形袖口、袖肩、设计手法等4个维度、24个设计标签。它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辨别,不停地搭配,据悉已经达到一般网店搭配师的水平。
在阿里眼中,FashionAI不但可以帮助消费者通过获得更高效的服装搭配、购买建议,还能帮助制造商、零售商更加了解用户行为和偏好。目前,FashionAI已与服装品牌GUESS 达成首期合作,概念店中的所有服装和配饰均由后者提供。
比如,哪件衣服拥有极高试穿率却很少被购买,哪件衣服让消费者拿起又放下,哪些服装是万能百搭型产品,可以搭配其他商品一起售出。过去,“试穿率”、“购买率”是店员心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机密,而今天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将被一一解密。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庄卓然表示,FashionAI的出现,不仅会重构消费者穿搭试衣体验,也将重构整个服装行业未来的设计与生产。
传统服装企业机会
加入智能模块实现产品功能升级
对于陷入利润下滑的传统服装品牌企业来说,传统服装产品加上创意的智能科技的产品升级将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固有印象,引发购买欲望。他们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科技初创企业合作等方式探索转型出路。
国内传统服装品牌柒牌男装此前发布了长短两款智能夹克。这款智能夹克集记录步数、控制音乐、遥控拍照、丢失提醒等于一体,卖点就是科技面料、精致辅料、多功能设计、炫酷智能、商旅APP,试图满足商旅人士多场景的着装需求。
“推出新品满足商旅人士多场景的着装需求,还可以瞬间变身为携带便捷的单肩包。”柒牌董事长洪肇设介绍,该款夹克融合许多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可拆卸连衣帽、遮光眼罩及瞬时充气枕等。
依托智能夹克,柒牌还集成了一款智能手环,手环采用可拆卸智能模块及衣袖独立智能舱设计,既可以随心选择独立佩戴,也可置入服装,它拥有生活轨迹记录、音乐控制、遥控拍照、信息提醒、久坐提醒、丢失提醒、睡眠监测、清晨唤醒等功能,可以看出,柒牌与国外智能服装聚焦于运动与健康不一样的是,它更多聚焦于生活场景的智能化,通过智能服装让人们生活更智能化与便捷化。
在洪肇设看来,这是柒牌全面进军智能时尚领域的开始。“科技正在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随着数据化、智能化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智能服装领导未来时尚的发展方向是必然的。”他认为,柒牌必须抢占先机、占据主动,以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和创新模式在这一崭新的领域有所作为。
据悉,柒牌此前就着手创建智能时尚实验室,集结了一批顶尖设计师团队和智能设备供应商,立足多年服装设计沉淀,打造“好看、好穿、好功能、好智能、好科技”的智能服装。
业内人士分析,柒牌跨界智能服装领域不仅将为整个时尚产业链增添力量,还将对传统服装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相比于那些从无到有新建起来的科技硬件厂商来说,这些传统服装品牌企业既有海量且忠诚的用户粉丝群,丰富的多品牌市场操作经验、分销渠道都相对比较成熟,不论传播力度,还是渗透能力都要大很多。
新兴创业公司机会
瞄准细分领域满足消费需要
对于新兴创业企业而言,虽然没有科技公司的多年技术积累,也没有传统服装企业在市场操作、分销渠道上的优势,但他们可以通过切中细分领域人群的需求,在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拥有一件集合吸湿排汗、局部防护、人体工学、安全夜跑、时尚炫酷、环保科技、冰感体验、数据分析、GPS定位等个性化特点的智能化跑步装备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
来自江苏的腾飞科技,就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包括了伸拉特专利技术、LiMax工艺技术、智能穿戴科技、仿生蜂巢专利、易优拉科技专利、无痕压模技术等。这些核心科技已经运用到了运动系列服装中,其中健身运动裤的腰头、脚口、裤腿使用伸拉特,可以有很强的力度和回弹力。健身运动紧身衣使用伸拉特,可以在前胸、后背、臀部等部位增加面料力度,稳固肌肉不晃动,缓震,压缩肌肉,加强血液流动,促进新陈代谢。
据腾飞科技运动事业部总经理陈京伟透露说,除了运动系列,腾飞科技的智能服装还有医疗康复检测系列。腾飞科技推出的BodyPlus产品体系包括心电智能和肌电智能的应用。未来,还将开发贴身数据记录、医疗监控转化、精准化运动、私人运动管家、生命力延时守护等功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个性需求。
而浙江奇翼科技则将目光聚焦在高温下工作的特殊人群。其开发的智能制冷服,可以通过APP和智能服装互联,从而实现对服装的远程和云端控制。东方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员在体验了制冷服装后,强烈要求航空公司购置。仅用了两周时间,奇翼科技就将制冷服装卖到了东方航空公司。此后,奇翼科技通过海外销售人员接触到了阿联酋迪拜的政府人员,打开了阿拉伯地区的市场,也让制冷服装走进了迪拜的公务人员群体。
未来发展
解决行业痛点成当务之急
尽管智能服装的巨大前景被业界所看好,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相关企业,但就目前而言,仍有不少“痛点”在制约智能服装产业。
国内外包括爱慕、豌豆客、安踏智、NIKE、ADIDAS、LINING等都有智能可穿戴产品亮相,但目前多为浅尝辄止,这也是整个智能服装行业的现状——纷纷推出概念性产品,但无后续。这些传统服装企业虽都有意识增加智能元素,但多没有实际方向。
而科技企业由于品牌影响力、用户群有限、缺乏渠道等因素也难以获得销量。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智能服装产业刚刚起步,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不成熟,仅仅这些功能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
而且就算是应用最多的运动健康监测领域,智能服装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因为涉及到生物测量传感器紧贴皮肤的限制,而跑动引起的移位测量不准、舒适程度也是影响智能服装的用户体验。
此外,这类智能服装需要经常清洗,然而不论是其传感器还是电池,附着于柔软衣物上的这些精密设备的防水性实在堪忧。同时传统服装加工流程已经非常成熟,后续配套也是问题。
最后,智能服装的高昂价格也是阻碍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以国内智裳科技推出的智能恒温服装为例,价格为1000元人民币,附属配件也价格不菲。而智能服装需想要真正走入大众市场,其首要前提是价格必须足够便宜。这样看来,智能服装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江苏商报
环球纺机 编辑